用户名: 密码:  
分享到:
与鱼类名称相关的搜索
中文学名:
拉丁文学名(种名):
地方名(中文俗名):
英文俗名:
其他相关的搜索
分布:
当前页: 首页 > 分类检索 > 检索结果
白边纤齿鲈 Gracila albomarginata
拉丁名:
Gracila albomarginata
英文名:
Masked grouper
中文:
白边纤齿鲈
中文俗名:
黑皮过鱼 、白边织齿鲈 、纤齿鲈
同种异名:
Cephalopholis albomarginatus  Fowler & Bean, 1930 
Aethaloperca albomarginata  Fowler & Bean, 1930 
Epinephelus albomarginatus  Fowler & Bean, 1930
Gracilia albomarginata  Fowler & Bean, 1930
命名人:
Fowler & Bean, 1930
濒危地位:
数据缺失 (DD)
分布:
分布于莫桑比克至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印度洋,延伸至日本冲绳至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太平洋。在红海和波斯湾未知。
生态习性:
主要栖息于外礁斜坡及深水域的水道。游泳能力強,通常独游,偶尔聚集成一小群。 
形态特征:
体呈椭圆形,侧扁而粗壮,体长为体高之2.6~3.3倍,体宽的1.8~2.3倍。头部比大多数种类要小,体长为头长的2.9~3.2倍。头背部均匀突起,眶间区微凸,眶间区宽度比眼径要大。眶前骨呈圆形微锯齿状,其下缘平滑多肉。间鳃盖与下鳃盖腹缘平滑。间鳃盖骨位于下鳃盖骨至上鳃盖骨的三分之一处,鳃盖上缘明显突起。前鼻孔和后鼻孔大小几乎相同。成年鱼上颌骨后部具钩状或阶梯状腹缘。上颌骨发达。颌部前方有一对犬齿。具有腭牙。下颌中部具有两排牙,内牙是外牙长度的两倍,可抑压。上肢鳃耙数为8~10,下肢为14~16。背鳍具VIIII硬棘和鳍条14-~16。鳍从鳃盖后部引出。成鱼背鳍棘间膜没有缺刻,未成年有轻微缺刻。背鳍鳍棘细长,背鳍鳍条比鳍棘更厚。臀鳍具III硬棘,鳍条9或10,臀鳍细长。胸鳍为圆形,有18或19根鳍条,中间的鳍条最长。胸鳍比腹鳍稍长,腹鳍没有达到肛门处。尾鳍缩短至顶端微凹,在上边的部分有8根分支鳍条和9或10根前倾鳍条,在下边的部分有9或10根前倾鳍条。体侧中被栉鳞,有许多辅鳞。侧线鳞孔数66~76;纵列鳞数101~114。
  成鱼呈绿色或褐红色至灰褐色,侧线处伴有狭小的波浪黑色条纹,尾梗侧中分布着暗棕色斑点。头部有3~5条蓝线(常分裂为斑点),上部的2条从鼻孔到鳃盖尾部可能作为围绕着眼睛的伪装黑带边。上颌骨下侧和鳃的边缘常为橘色。软的背鳍和尾鳍有狭小的蓝边。尾鳍的上下边缘比其他鳍颜色更深。尾梗有一短暂白色相,伴有一明显黑色斑点和体背部黑色区域侧翼的一大片白色区域。未成年鱼呈棕色或紫罗兰色,背鳍、臀鳍和尾梗及尾鳍的上下边缘伴有一明亮橘红色条带。
最大体型:
50cm TL
重要鉴别特征:
成鱼呈绿色或褐红色至灰褐色,侧线处伴有狭小的波浪黑色条纹,尾梗侧中分布着暗棕色斑点。头部有3~5条蓝线(常分裂为斑点),上部的2条从鼻孔到鳃盖尾部可能作为围绕着眼睛的伪装黑带边。上颌骨下侧和鳃的边缘常为橘色。软的背鳍和尾鳍有狭小的蓝边。尾鳍的上下边缘比其他鳍颜色更深。尾梗有一短暂白色相,伴有一明显黑色斑点和体背部黑色区域侧翼的一大片白色区域。未成年鱼呈棕色或紫罗兰色,背鳍、臀鳍和尾梗及尾鳍的上下边缘伴有一明亮橘红色条带。
养殖状况:
发育特征:
繁殖习性:
钓捕方法:
一般渔法以延绳网及一支钓捕获。
毒性:
无毒
相关新闻:
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:
凭证标本:
Barcode:
遗传多样性:
参考文献:
其他:
[返回][关闭窗口]
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 石斑鱼多样性网站
Copyright © 2012 College of OCEANOGRAPHY and ENVIRONMENTAL SCIENCE of Xiamen University 
技术支持:达腾网络